药用玻璃瓶内应力小知识
药用玻璃材料具有光洁透明、易消毒、耐侵蚀、耐高温、密封性能好等特点,是我国药用包装使用最早的材料之一。目前仍是普通输液、抗生素粉末、冻干制剂、疫苗、血液、生物制剂的首选包材。主要产品有管制的白色、棕色瓶以及模制的棕色药用玻璃瓶,容量从1ml小瓶到500ml的大瓶都有,产品种类繁多。
药用玻璃瓶在生产加工过程中,不可避免的存在着残余应力。内应力是影响玻璃质量很重要的物理性能。它的存在会降低玻璃的机械强度及热稳定性,所以当药用玻璃瓶的内应力较大或超过允许值时,可能在运输、高温灭菌消毒、药品灌装及存放等过程中破裂。
药用玻璃瓶中内应力的大小,主要由生产中的退火工艺决定,当退火工艺不正确、不稳定时,退火质量将得不到保证。经过退火等处理,或多或少也会存在。如果将内应力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,使其不集中在某处,那么我们认为是安全的。
退火处理是药用玻璃瓶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阶段,是消除或减小玻璃中的剩余应力至允许值的热处理过程,以保障玻璃制品在生产、运输和存储时自爆的几率,以发挥到良好的保护药品、药液的作用。由于玻璃自身特性决定了它的不良导热性,从而导致玻璃在退火过程中因为温度差必然存在着应力。通过退火希望残余应力减少或均化到最低限度之内,以增强玻璃的机械强度和热稳定性。这个退火是一种热处理过程,可使玻璃中存在的热应力尽可能消除或减小至允许值。
退火工艺包括加热、保温、缓慢降温及快速降温4个阶段,要根据壁厚来准确的控制保温时间,缓慢降温阶段,要严格控制降温速度,以免产生新的应力。

对药用玻璃瓶内应力的检测,在生产线我们通常会使用简易式的定性应力仪来检测,通过颜色来判定。但这种方法只能大致测试玻璃容器内是否存在内应力,或者大致的应力范围。无法准确测试。在国家药包材标准上一般规定内应力应小于40nm/mm。要对具体数据进行检测就需要使用精密的偏光应力仪,对其进行准确的定量测量。但只用偏光应力仪是不够的,因为应力仪只能测光程差,我们必须知道应力处的壁厚才能最终计算出内应力值。因此使用偏光应力仪和壁厚测厚仪配合使用,就可准确测试药用玻璃瓶应力值是否在规定的范围内。

泰安友力包装制品有限公司,是一家专业生产药用玻璃瓶、医用瓶盖的生产企业,公司拥有先进的全套检验、化验仪器,可对高温蒸煮灭菌、颗粒耐水、内表面耐水、重金属析出、垂直轴偏差、内应力、耐冷冻、耐热等项目进行检测。